農民節快樂
大地回暖,春雨綿綿,2 月 4 日不僅是立春,也是農民節,祝各位農漁民們農民節快樂!
感謝你們對臺灣農業的付出,有你們真好!
農業不僅是農民的產業,更是維繫全國人民幸福的志業,
臺灣農業之所以能走向永續創新的道路,都要歸功於用心勤懇的全國農漁民朋友們。
農業部每隔2年就會選出10位神農獎得主,從他們的生命故事,可以看見臺灣人不屈不撓的毅力、對土地的熱愛,以及科技整合的實力。
從他們身上,可以看見臺灣農業的無限可能,在農民節這天,小編特別選出3位來介紹給大家:
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種蔥的林東海
從西餐廚師到三星蔥王,林東海返鄉從農的第四年,剛好遇上農業部在宜蘭辦理農業經營專區專案,
派來十位學有專精的博士團隊來協助林東海種蔥,開啟了他的蔥王之路。
經歷人生的起落,以每10年為一個單位為自己設立目標,林東海2013年以微生物有機栽培獲模範農民獎,
2022年致力於產業發展再獲神農獎,獲獎無數的他,不但擺脫了蔥農「看天吃飯」的宿命,更把三星蔥送進米其林餐廳、總統府。
►科學思維升級漁業養殖的黃壹聖
在市場中便宜又好吃的吳郭魚來歷可不小,黃壹聖師承父親的育苗事業,在父親的基礎之下導入科技育苗技術,
並且與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合作,成功選育優質淡水吳郭魚、海水吳郭魚、純種尼羅吳郭魚。
在黃壹聖的努力之下,所謂的「臺灣鯛」品質與形象持續提升,更逐漸跨足海外市場,努力讓全世界發現臺灣鯛的魅力,
背後所憑藉的是黃壹聖對於吳郭魚的濃濃情感,以及務實並且融合傳統與現代的養殖科技投入。
►翻轉沙質荒地種出有機蔬果的張斯翔
金門史上第一位神農,就是張斯翔。
返鄉創業的得獎人張斯翔經過10年努力,克服天候、水源、技術上的問題,破除「金門夏天種不了菜」的刻板印象,
在農業部「設施型農業5年計畫」的協助下,做設施改善,建設鋼骨結構的網室,抵禦金門夏天的颱風。
除此之外也在金門成立了第一座有機栽培專區,讓金門的學校午餐有機三章一Q食材供給比率大幅提高,
向外界證明金門除了高梁、小麥之外,不但能種出葉菜,還能種出好吃的有機蔬菜,展現新農業的無限可能。
>更多精彩農民資訊請看第33屆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專輯,連結請參考留言資訊。
農業部將繼續當農漁民朋友最堅強的後盾,透過三保一金福利體系,讓農漁民安心從農,
農業部也將持續推動各項青農輔導政策,為產業注入活水,帶來新契機,
謝謝所有為了臺灣農業努力的農民,因為有你們,才能讓臺灣農業發展更上一層樓。
再次祝福,農民節快樂!